主流经济学认为,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社会发展又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那么,一个尖锐的问题是,企业如何平衡追求利润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呢?另一个问题是,在政企关系重塑的今天,企业如何构建政府支持、社会认可的新型政企关系呢?本书有望帮你解答上述两个疑难问题。

——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

寻找“座头鲸”: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

吕鹏 房莉杰 等  著

2020年12月出版/ 89.00元

ISBN 978-7-5201-7446-6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那些在创造“企业社会价值”方面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企业的书。那些“社会价值”可以达到1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座头鲸企业。本书利用多种渠道的数据,对中国的主要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旗舰项目进行了梳理、评估,形成了“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旗舰项目排行榜”。在此基础上,本书对通过指标测算涌现出来的最为优秀的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将这些项目的实践总结归纳为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为推动社会创新、乡村振兴、营造社会治理创新的支持性环境提供了鲜活的中国好故事。

 

主要作者简介

吕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房莉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工作与福利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全书目录

前言 认识企业社会创新总论 企业社会创新旗舰项目的评估

案例一 腾讯“为村”:连接,为乡村

案例二 传化安心驿站:卡车司机的家

案例三 碧桂园产业扶贫:“4+X”的效应

案例四 吉利:天降一场“吉时雨”

案例五 百度AI寻人:科技让爱归来

案例六 美团平台公益:网聚善心的力量

案例七 恒大“整县帮扶”:市场链的价值

案例八 京东扶贫:解锁电商新技能

附录 152家民企的捐赠画像

后记

 

内容摘录

创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企业发展

中国企业秉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商业伦理,源自内心的自发自觉的“企业向善”实践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所在的部门牵头协调抗疫物资保障组和政策研究组,这使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尽管自己企业经营受损,但依然尽心竭力履行社会责任的爱心和善举。多年来,我一直想把这些企业的“好故事”记录下来,或者期望看到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前几天,微信里传来吕鹏博士团队的新作——《寻找“座头鲸”: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甚是令人感到欣慰。书中所提“企业社会创新”作为当前企业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实践的总结、提炼,给人以启迪;书中所列案例企业,我都去调研学习过,尤感亲切,更是看到了吕鹏博士团队对这些企业探索社会责任履行方式的新认识。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伴随企业发展始终。社会中的主体,不管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还是作为组织存在的企业、政府、公益性社会组织等,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一种社会分工使然,也是人类血脉延续、社会治理的内在必需。可以说,自从有人类和由人构成的组织那天开始,所有人、所有组织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履行着各自的社会责任。只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企业作为存在于社会中的众多主体之一,为了保持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内涵会变得更加丰富,社会对企业的约束也会变得更富刚性。广义地看,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它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追求的传统理念,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环境、消费者、社会的贡献。据此定义看来,只要企业还活着,还在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就得或多或少地履行社会责任。比如,提供就业岗位、上缴税费、投入研发、保护环境、捐款捐物等。只是因为企业规模、发展水平和盈利能力等的不同,不同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从保持各社会主体的和谐相处来看,社会责任既有法定的,也有道义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仅要履行提供就业、保护环境等法定责任,而且必须履行基于自身能力的公益慈善、社会价值引导等道义责任。从企业诞生和发展基因来看,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天然的自觉性。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正确的义利观具有很高的地位,广大企业家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将正确的义利观作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心理基础和价值追求,将其植入企业发展基因之中,努力践行。从企业这一市场主体与其他社会主体的关系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有直接和间接之别。从企业存在及健康发展的目标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决定着社会大众对企业的认可度、接受度,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企业不管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都必须根据自身能力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客户、社会的尊重。从现有的社会文明程度及人们的期望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家个人的道德行为之内,而应将社会责任制度化于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行为之中。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企业与其他社会主体和谐相处、共享社会发展文明成果。

社会创新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式的进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从被动、自发捐献迈向主动作为、创新作为。这不仅取决于企业发展实力,而且有赖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不断深化和探索实践。吕鹏博士认为,很多企业初期从伦理道德出发的朴素慈善行为,没有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往往会造成受助方和企业的双输结果。这是早期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实践企业社会创新(Corporate Social Innovation,CSI)的企业,也就是“座头鲸企业”,大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式的创新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在确保市场或商业良好运行的同时,保证对社会的反哺,实现企业利、义并存的目标。从CSR到CSI,仅有一个字母的差别,却蕴含着理念上的差别。带有新理念的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当地政府,会对企业提出一系列截然不同的期望,要求它们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面取得积极成果,而且这些结果还应该是可测量评估、公开透明的。在这里,企业社会创新指的是企业将社会创新融入公司行为中,通过投入时间、人力、资金等创造新生事物,比如,新的产品、服务、营销模式和社会干预模式等。公司正是通过整合企业社会创新来创造长期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品牌价值、业务成长、竞争力、革新、资本回报率等。由此看来,企业社会创新是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公益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政治影响力等融合在一起,将企业社会责任变成一种主动发展的战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再造企业品牌、公关、广告、营销,使这些环节成为共创社会价值的生产要素,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在这种理念下,企业通常主动制定与自身竞争优势紧密相连的社会创新项目,使项目成为可以共享价值的生产要素,形成自我造血能力,使得项目高效、可持续、有计划性。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自愿的”,是一种公司自我反思的表现。自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在其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框架中引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元素以来,学术界和企业界逐渐明确了将企业社会责任从战略高度落地到具体业务环节中的行动方法。比如,对企业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投资”和“投资社会回报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SROI)的重视,正在进一步催生公益金融市场的形成,给一些想投却不敢投的社会领域带来新机遇。社会领域的买方市场的积极性不足,是制约许多社会问题通过可持续投资解决的主要障碍。社会价值投资(也称社会影响力投资)概念强调追求“社会价值”目标的“可测量”,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回报”。“投资社会回报率”理念和工具的兴起,有助于解决社会领域投资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也有利于强调结果导向,强调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以“义利99指数”为代表的一些机构,近年来在这个领域开展了许多推广工作,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创新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也是企业的分内之事。当今社会挑战多元多样,仅有政府、社会组织参与的社会治理,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要的。创新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不仅受企业谋利的驱使,也是企业技术发展外溢效应的体现,更是企业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作为。以前讲到“社会问题”时,很多人都以为是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不知社会问题其实包括方方面面,诸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贫困、终止饥饿、改善福利、维护基础设施、保护海洋环境、解决气候问题等,几乎每一项都或多或少包含社会问题。作为社会中的市场主体——企业,当然难以独善其身,环境、社会及治理(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ESG)等方面的风险,甚至有可能成为影响企业成败的主要导火索之一。ESG风险作为一种日益突出的新风险,虽然不等同于企业社会责任,但也与企业社会责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前,不少民营企业通常仅将财务风险作为最重要的风险加以防控,却忽视了企业的非财务风险。当今,环境、社会风险、商业腐败正成为各界日益关注的话题。这些风险有时比资金链断裂更隐蔽,甚至有可能更致命,会直接导致投资者撤资、企业被罚款。

近年来,我国企业为防范这些非财务风险而发起或支持的一系列社会公益项目,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比如,吉利集团推出的“吉时雨”、京东的“物爱相连”、阿里巴巴的“蚂蚁森林”、腾讯的“99公益日”、百度的“AI寻人”、传化的“安心驿站”等。这些项目不仅在名称和品牌塑造上别具一格,而且大多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中国企业更加有效地利用技术和资本力量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展示了企业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价值。这些“中国好故事”在全球范围内也颇具借鉴意义。从企业社会创新实践看,它们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一些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将“社会责任”上升为“一把手工程”,企业家亲自参与和设计企业的社会责任项目,给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带来了许多新势能。比如,马云“宣布退休”后以慈善为主要工作。二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内嵌于企业发展战略之中。比如,腾讯宣布将“科技向善”作为企业的新愿景。三是从解决“社会问题”的旁观者逐渐成为亲自实践者。比如,中商惠民引导65万多家快消品社区商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四是一些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性地为很多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社会痛点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寻找走失人员、筛查问题疫苗等。

社会企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吗?从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尽管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不一,但都带有一定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性质,尤其是具有平台性质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企业。那它们是社会企业吗?社会企业研究专家赵萌博士认为,社会企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组织使命,具有识别由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带来的变革机会的能力,具有不同于传统公益慈善的创新的问题解决模式,并且具备行为或机制来保障对商业目标的追求不会损害社会使命的组织。简而言之,社会企业就是用符合企业家精神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同时社会使命不会轻易产生漂移的组织。社会企业的实质与其说是通过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不如说是通过企业家精神最大化解决社会问题。社会企业家精神,或者说基于坚定不移的社会使命和社会目标、持续创新、结果导向解决社会问题,应该是一个社会企业的必要特征。因此,以社会为导向的组织使命、聚焦双重失灵的机会识别、创新的社会问题解决模式以及稳健不轻易漂移的社会使命,是判定中国社会企业的四条标准。也就是说,一个组织只有同时满足了这四条判定标准,才是社会企业。当一个组织的使命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当一个组织聚焦的社会问题不属于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领域,当一个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不具有财务可持续性或不具有和传统公益慈善行为明显区分的新颖性,当一个组织缺乏清晰的行为或机制来保障它对商业目标的追求不会损害社会使命时,这个组织就不是在以符合企业家精神和保障社会使命稳健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当然,它也就不能被判定为社会企业。目前,许多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群体正在中国蓬勃兴起,他们所具有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应该得到肯定和弘扬。这些社会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或正在形成有潜力、可持续、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在这些企业身上都能识别出某些线索,如制度设计、策略选择、组织文化和行为倾向。这些线索有助于防止这些企业的社会使命产生漂移,可以避免因为追求财务和市场业绩而损害其社会使命。实际上,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一定是社会企业,只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更加积极主动;或者是由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外溢效应,企业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面发挥了更加明显的作用。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善于识别社会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的社会企业一定会越来越多。

企业社会创新必须紧跟时代要求。企业社会创新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式的探索和进步,首要之处在于必须明确从哪些社会问题入手开展解决方案的创新探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善于识别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问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是企业新时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必须紧扣的工作内容来源和出发点。尽管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的企业不同于社会企业,不可能把解决社会问题作为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但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等力所能及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融合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问题解决,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因此,新时代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自觉贡献企业相关方的社会行为,应该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结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实践要求。具体而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积极投身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诚信守法,帮困济贫,协同参与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文化建设方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治理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以上内容摘自《寻找“座头鲸”: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序言一,作者林泽炎。

(林泽炎,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购书链接:《寻找“座头鲸”: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

评论意见都是关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