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这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与蚂蚁集团研究院组成报告组,调研了十几个省份分布在服务业、农业、制造业、跨境贸易等各个行业领域的近百家中小实体企业。

在通往数实融合的这条道路上,中小企业正在悄然变化——“餐饮业黄金地段被重新定义”;“技术人才正在从‘大厂’流向‘工厂’”;“中小实体企业‘数据意识’开始觉醒”……

我们把这些变化归纳为“中国中小企业的九个意外变化”。

11月17日,报告《以小“建”大:中小实体企业数实融合新趋势观察》正式发布。以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吕鹏发布报告时的演讲整理,干货满满,推荐阅读。

点击观看视频

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的吕鹏。今年,我们和蚂蚁集团研究院一起,走访了全国十多个省的近百家中小企业,重点关注一个问题: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给中小实体经济企业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正在肉眼可见地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可我们为什么要把关注重点放在中小实体经济企业上呢?

中小实体经济企业简称“中小实”。“中小”是说“个头”,但别看中小企“个头小”,却是“实打实”的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稳就业的主力军。然而,相比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各种原因导致众多中小实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大企业唱戏、小企业围观”的状况必须改变,也正在改变。一方面,“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方兴未艾,另一方面,一些小而美的企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机遇。我们归纳出中小企业数实融合的九个变化,期待这些变化流江入海,让中小企业的数实融合,浪潮涌动。

 

第一个变化发生在第一产业——农业成为数字技术的融合厚土

这两年,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越来越有极客范儿。比如在种植环节,阿里云将广西灵山的荔枝种植搬上云端,果农可以在线给上百亩果园的不同地块“浇肥”;

在农产品溯源领域,福建福茶网联手蚂蚁链,给茶叶打上“区块链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验真,并获得茶叶产地、品种、质检报告等全部信息;

在金融服务环节,网商银行利用卫星遥感和图像识别技术,帮助种粮大户把农作物作为抵押,获得贷款……

这背后,是前沿技术深入到种植、物流、金融服务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帮助农业提升数字化水平。这些前沿技术分别在农业生产的某一个环节实现了数字化的单点突破,实现了降本增效。

 

接下来三个变化,都发生在第二产业——首先是技术人才从“大厂”流向“工厂”。

这一新趋势有两条“支流”

一是互联网技术人跳槽到“工厂”,到制造业中寻找前沿科技新的应用场景和落地商用的机会。如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传统的生产工艺,将自动驾驶技术引入矿区、港区、园区以及机场。

二是互联网企业加速和制造业企业的数实融合。比如蚂蚁链的软硬件工程师就“扎”进了奇瑞,帮助其平台上租赁商务车实现数据化并上链,从而沉淀信用,获得金融服务。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正在擦出越来越多火花。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研究院

当然,目前互联网技术人才流向的,很多都还是大工厂。但大工厂的上下游生态链上,遍布着成百上千的中小企业。这些大工厂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将起到溢出效应,拉动和倒逼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未来十年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支撑其战略增长的重要力量。

 

其次是区块链技术加速落地第二产业。

提起区块链,许多人第一反应是有技术逻辑但没有应用场景。我们在调研中却发现,过去两年,区块链应用场景开始加速落地实体经济,并从数字世界下沉到现实世界。

要知道,现实世界还有大量资产流动依赖人工记录,效率低,信任成本高。区块链可以让物理设备数据化并上链,让它们更有信用、更高效率地参与到商业的交易和协作中。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研究院

比如华铁应急是一家工程设备租赁的头部企业,但它平台上出租设备的,全是中小企,甚至是夫妻店,他们的设备通过蚂蚁链数据化并上链后,租赁相关的所有数据都打通,并确保了可信可追溯,从而降低了他们贷款的门槛和保险的费率。

可见,区块链助力实体,也是通过帮助大中型企业完成现实世界的数据锚定间接拉动上下游生态链中小企业沉淀数字信用,助力数据资产化。

 

其三是县域产业集群迎来数字化新浪潮。

县域工业经济占据我国工业半壁江山,往往一个村就是一类小商品的全球隐形冠军。

近几年,受国际形势影响,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放缓。隐形冠军们开启了数字化突围。

在“全球伞都”晋江,行业新生态平台“制伞圈App”通过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在线上实现信息交互传递,从而缩短了采购和决策的时间。对于需求比较急的订单,有的公司如今5天就能完成生产。而此前,5天只够完成生产的其中一个环节。

这样以空间地域的产业集群为单位推进的数字化转型,例子还有很多。后果之一就是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一批“数字化产业带”。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我国已形成近 3000 个数字化产业带数字化产业带每增加1%的供应商线上规模能增加3.4%。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数字化产业带,构成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的产业基础底座。

 

第五个变化发生在外贸领域——“微型跨国企业”异军突起。

“微型跨国企业”有多小?一个企业最多百人,最小两人。跨国企业变小的背后,是数字技术渗入到了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

首先,这些跨国企业高度依赖跨境电商平台,从而赶上跨境电商国际分工门槛不断降低的红利。中小企更灵活,可以为全球买家提供多样化的本地制造。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研究院

其次,数字跨境金融服务解决了中小企业跨境订单金额小、数量大的问题,缩短了收款周期。蚂蚁集团旗下万里汇的全球跨境支付服务,就让“微型跨国企业”的收款从三四个月到秒到账,海外开店周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一周。

数字时代,贸易的数字化让小微企业也有机会获得超出想象的成长机会。

 

第六个变化关于第三产业——餐饮业黄金地段被重新定义。

越来越多餐馆对“黄金地段”有了新的认知,位置相对隐蔽但周围小区密集成为热门选择。

这个变化,首先得益于线上流量对线下的溢出。用户到线下消费,越来越依赖于美团、大众点评、抖音的“附近”推荐功能以及基于口碑的排名。

其次是得益于各种数字化小工具的普及,让小微餐饮业跳过空间限制,与用户产生紧密联系。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在数字化小工具和各种本地化平台、社交平台的加持下,小微餐饮业开始越来越注重经营“朋友”,尤其是经营“近邻”,而不再只是经营“门店”。而平台提供的信用产品,如支付宝的安心充和芝麻go等,则加持了近邻生意的信任度。

谁能覆盖并服务好自己附近3-5公里的用户,并增加他们的粘性和复购率,谁就能将自己的门店变成“黄金地段”。

 

第七个变化关于数字普惠技术——低代码开发极大降低数字化成本。

低代码开发指的是通过写很少或几乎不需要写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应用、配置和部署的技术和工具。我们最熟悉的小程序、游戏开发,眼下都大量运用到低代码。

对于服务业的中小企而言,低代码开发最直接的好处是实现了肉眼可见的降本增效。他们最熟悉的低代码开发产品,便是小程序。

支付宝数据显示,支付宝已开放1300多个技术接口和插件,帮助了1.1万家数字化服务商,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迄今为止,支付宝小程序超过300万个,其中生活服务类小程序每天服务近7亿人次,大大降低了小微商家应用数字化工具的门槛。

低代码开发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它开始朝生态化的方向前进,推动中国第三方数字服务商的崛起。

 

这就涉及到第八个变化——数字化服务商将成下个风口。

过去一年,中小微服务业不再满足于单一环节的数字化,而开始追求全链路的数字化。

此前,服务业中小微数字化主要依赖互联网平台企业。当全链路数字化被提上日程,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始变得“有所不能”。

因为平台企业往往只能提供标准化获客或者营销手段,但不同行业的中小企都有自己的需求。如家政维修公司需要服务人员的排班系统,瑜伽馆需要课程预约系统,餐饮需要从订位到后厨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扎根行业的第三方数字服务商获得了异军突起的机遇。

图片来源:企迈科技

如果中国的服务业数字化要走向纵深,必须大力支持发展壮大第三方数字服务商。而在这当中,平台企业应承担责任。第三方数字服务商需要的云计算、数据库等技术底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却是平台企业的核心能力。一些平台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前景可期。

 

第九个变化关于数据——中小实体企业“数据意识”开始觉醒。

“数据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将数据视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中小企业“数据意识”的觉醒,最初是从营销环节开始。眼下,越来越多中小企开始推进数据要素化,以及数据的变现增值。

在企业的决策环节,数据的记录、整合、处理成本大大降低,企业可以越来越轻松地利用大数据来改善决策。

图片来源:阿里云

在供应链环节,大数据的运用让“柔性生产”成为可能,开始规模化推广。许多服装厂如今已能做到130秒完成一件简单的棉服,7天完成一件衣服从设计到交货,15天生产10万件直充羽绒服。

数据的本质是信息,而信息正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时代让越来越多的信息得以数字化,由此极大降低了连接、生产、交易、决策、信任的成本,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

当“数据意识”在中小实体企业中崛起,数据要素成为中小实体企业的核心资产中小实体企业降本增效的空间以及商业的边界都将被大大打开。

 

基于调研发现,我们归纳出中小实体企业“数实融合”的六个趋势

一是更多中小企业将天生数字化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双向奔赴”中,越来越多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中小企业凭借“小而美”的竞争力在数字生态空间找到自身的成长空间提供了机会,他们中的部分如今已经成长为“专精特新”型实体或行业“独角兽”。

二是数据将成中小企业核心资产从不借助数据到借助数据,从用数据到用好数据,中小实体企业的“数据意识”正在觉醒。做大数据规模、提高数据质量、促进数据融合、提高数据能力,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已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是核心企业技术外溢提速核心企业在自身数字化上的投入,还加速了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速度。因为上下游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与之对接,必须也要在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相应地推动数字化。平台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通过数字化助力核心企业,进而拉动其生态链上的中小微的数字化转型。

四是数字服务商推动技术普惠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数字工具上,第三方数字服务商正在发挥越来越直接且重要的作用。他们垂直深耕行业,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即插即用的SaaS服务和代运营服务,如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拎包入住”兼24小时管家服务的酒店式公寓。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服务商推动技术普惠的背后,是云技术等技术基础设施的成熟,以及平台企业为其开放了产品技术、数字生态和平台“原子能力”,降低了数字服务商技术开发的门槛。

五是产业带集群正在“数字蝶变”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正在从“产业之城”向“数字之城”转型,成功转型的中小实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并迅速作出反应,在细分领域形成占有绝对优势的数字“产业地标”和“数字化产业带”。

六是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农业制造业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发展,开始从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服务业渗透入第一、第二产业,带动一、二产业上下游中小实体企业数字化水平,以往数字化浪潮很难触及的行业也迎来了数字化新机遇。同时,数实融合从对实体经济单环节的改造升级为多链路,乃至全链路的融合与质变。

 

关于未来,我们有四个建议

首先,发展壮大第三方技术服务市场,形成多元包容、供给充分数字化服务供给体系

其次,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开放生态,加速服务业数字化

其三,建议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激发商户、技术服务商和平台等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其四,建议通过广泛的合作,加强数据融合和数据能力的整体提升,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当今世界的数字化浪潮正奔涌向前,不可阻挡。继消费互联网之后,产业互联网将是数字化进程的下一个星辰大海。期待中国的中小实体企业能够在这场转型巨浪中乘风破浪,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项目全文链接:

以小“建”大:中小实体企业数实融合新趋势观察报告

 

评论意见都是关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