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社计未来·智慧乡村”是一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为核心、联合京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组成的学术研究团队。我们以一贯卓越的研究能力和紧跟时代的问题意识,长期关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在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深厚的研究传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三农”问题上拥有悠久的研究传统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 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首任所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聚焦中国农村,在其蜚声中外的代表作《乡土中国》中提出“乡土社会”、“差序格局” 、“礼俗社会”等学术概念,深入描绘中国社会在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维度上的特征,为中国社会学界研究农村问题乃至现代中国诸多问题奠定基础。此外,费孝通先生不仅为解释“乡土中国”做出了理论上的贡献,还致力于讨论乡村建设的实践。他不仅敏锐地指出了现代工业之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曾亲自主持一系列小城镇研究,有力推进了乡镇企业的成长进程。
- 陆学艺与“三农”问题研究。
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社会学家陆学艺曾任社会学所的第三任所长。陆学艺先生为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富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县级体制综合改革、中国农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户籍制度改革等问题上的先见,曾多次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进而深深影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三农”发展政策。在陆学艺先生的影响下,社会学所诞生了一批在农业和农村问题上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
- 李培林与村落和农民工研究。
社会学所原所长、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培林是法国著名农村社会学家孟德拉斯(Henri Mendras)的著作《农民的终结》的中文译者,他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我国农村的巨大变迁,并通过对广州几十个城中村的调查,于2004年写作和出版了《村落的终结》一书,费孝通先生为该书题写他生前最后题写的书名。李培林关于农民工问题、城市化问题的系列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 陈光金、王春光等人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所现任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陈光金研究员继承了陆学艺先生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结合时代需要,在三农问题上做出了持续、纵深的研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春光研究员是本所“三农”问题研究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同样继承了陆学艺先生的研究关怀,基于对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和变迁的长期研究,点出“县域”这一介于传统“城乡二元”之间的独特共同体在社会建设中的结构性意义;关于“县域社会”的研究不仅开拓了学术研究的广阔空间,还对乡村基层建设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新起的“乡村智兴”研究团队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基于信息技术创新的社会变革蓄势待发。近年来,团队凭借雄厚专业背景与独特专业优势,将“乡村”和“科技”两个研究维度结合起来,围绕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这一话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同时,团队紧跟社会热点,积极发表水平专业、语言平实的社会评论,提出的“万企兴万村”、“乡村智兴”等概念被中央有关部门和互联网头部企业采用,取得了积极的政策影响和经济效益。
在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这两个研究领域,团队多位学者在秉承研究传统的同时,持续关注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强化分析力度,力求从多样化视角呈现高品质的研究成果。
团队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主任吕鹏研究员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的研究,也曾就“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及西北地区民营石油产业进行过深入研究。近些年来,吕鹏研究员持续关注数字技术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数字化转型等议题,与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美团、蚂蚁金服等主要互联网公司和吉利、碧桂园、传化等企业有着密切地合作,行业影响力日益扩大。
团队成员、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副研究员付伟博士常年研究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基层政府行为和社会治理,乡村产业及其社会基础,曾就“项目制运作下乡镇政权的形态”、“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乡村产业”、“农业转型的实践形式和社会基础”,“基层政府行为和农村社会治理”等具体问题展开调查和分析,这些研究澄清了乡村振兴中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也对一些具体实践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团队成员、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副研究员向静林博士常年从事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围绕“县域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地方金融治理的制度逻辑”、“加强和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的角色、逻辑与趋势”等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对如何推动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此外,团队其他成员也围绕乡村建设与数字社会两大研究主题展开了高水平、多面向的研究,以卓越的研究能力为团队贡献智慧和力量。其中,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张樹沁老师长期关注平台技术与城乡社会发展议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焦长权老师主要研究农村农业产业化问题和项目制对县级政府行为的影响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王瑜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力流动、城乡关系与农村贫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孙萍助理研究员着重关注算法时代中的数字劳动与话语重构问题。对新时代乡村建设问题的关注将这些拥有不同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的学者们汇集在此,也为整个团队的研究打造多样化层次,注入饱满生机。(点击进入学人风采,查看各位老师的详细信息)
- 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成果
团队重视学术成果的生产,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此外,团队非常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凭借在乡村建设和数字社会两大领域的研究优势,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后,得到了来自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持续关注,影响力日渐扩大。
作为数字乡村研究的“国家队”之一,团队承接了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多个评估项目。例如,2020年,团队承担了对全国工商联、国家扶贫办等单位发起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评估工作。团队撰写的《“万企帮万村”评估报告(2015-2020)》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荣获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颁发的2020年度“优秀建言奖”;提出的“万企兴万村”概念获得中央有关部门的正式采纳;团队撰写的内参获得了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报告的节选本在《社会蓝皮书:202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表也获得了广泛关注。2020年12月,团队在《光明日报》发表整版文章,报告了民营企业过去五年里在精准扶贫行动方案中发挥作用的力度和采取的方式,分析方案内容、成效以及帮扶行动中形成的机制的成果,并提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此外,团队成员还接受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交办的一系列课题和研究任务,与地方政府有着各个层次的合作,仅在“三农”领域就包括曾受国务院扶贫办委托承办“贫困村定点观测典型调查”(2017-2020)、受中央有关部门委托承办“赣东北革命老区振兴经济社会研究”(2012)、受全国工商联智库委托承办“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及行为研究”(2019)、受晋江市委市政府委托承办“疫情防控韧性评估项目”等项目。团队常年深度参与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组织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项目,并负责数据的日常管理工作。
团队的专业能力也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 2020年11月,腾讯云数字农业产业高峰论坛中首次公开发布“乡村智兴”这一新IP,旨在借助高速发展的数字科技打造乡村产业融合生态圈,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政策进程。这一IP即由团队提出。目前,团队还在与包括腾讯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和农业企业开展进一步的合作研究,也期待更多伙伴加入共同打造数字乡村的新生态。
- 2021年1月,团队与字节跳动联合发布“V经济的兴起——抖音助力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将由直播电商推动和造就的全新商业模式、消费习惯、生产链条和产业生态构成的新型经济业态,称为V经济;包括Visualization(视觉化)、Volume(平台治理)、Vitalization(产业激活)三个方面之间的联动与融合,对应着前台、中台、后台三个环节相互关联的生态体系。
- 1月15日,团队在中国民营经济年会的“中国企业社会创新论坛”上发布《寻找座头鲸: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一书,来自腾讯、百度、美团、传化、吉利等企业或企业基金会的代表,与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一起,就中国企业如何在数字化的时代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激活社会创新、促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团队的一些“通俗”成果获得了中央媒体的高度认可。仅以 2020年为例,团队多篇研究成果在《光明日报》陆续以整版篇幅发表。
- 1月,团队发表《数字公益:共享治理红利》。文章聚焦腾讯“为村”、美团公益、“传化·安心驿站”等数字化时代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优秀案例,深入探讨了数字社会中“企业+技术+治理”的不同形态,以及数字化手段在企业实现更全面社会和经济效能历程中的积极作用。
- 3月,团队发表《科技战疫:数字技术“急”中生“智”》,在文中展示了各类科技平台在疫情中发挥“科技支撑”力量的案例,并就数字技术如何协助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高效抗击新冠疫情展开全面分析。
- 8月,团队作品《一部手机“撬起”的直播经济异军突起》刊发。文中分析了以短视频平台为依托的直播经济如何实现视觉化的内容生产、拓展社会生产和经营半径、带动社会创新,进而重塑企业生产模式的过程。
- 在这些长篇报告之外,团队成员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China Daily)等中央媒体上就“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扶贫与农业产业的社会基础”、“县域现代化”、“经济韧性与产业链”、智能经济的发展与就业问题、“丁真现象”与数字中国建设等话题发表多篇热评,团队的社会影响力稳步增长。
总之,在学术探索和话语建设的实践中,团队逐步明确自身定位,确立建设目标,以“乡村智兴”和“万企兴万村”两大IP为核心推进数字乡村研究,未来发展路线愈加明朗,争当“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国家队、智囊团、播种机,牢牢把握知识、政策、价值三个建设环节。目前,团队确立了县域-乡村研究、企业研究、计算社会学研究三个主要研究板块。未来,团队将继续通过完成交办任务、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的方式,在文献库、数据库、案例库三个维度,持续提高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为方便公众了解我们的理念和行动,团队特建立“社计未来·智慧乡村”网站(cun.baiji.org.cn)。团队欢迎社会各界的多样声音和力量,与我们合力,以“数字”兴乡村,以“智慧”兴社会。
评论意见都是关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