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社计未来-数字与计算社会学研究团队”是一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为核心、联合京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组成的学术研究团队。我们以一贯卓越的研究能力和紧跟时代的问题意识,关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科技的经济与社会影响,致力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一、研究脉络与主要方向

数字技术的社会化应用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形成了与工业社会具有本质区别的数字社会,人类行为生产痕迹数据的来源大大增加,数字数据量呈几何级数的快速增长,也因此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运用大数据观察和探讨社会发展变迁的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CSS)也应运而生,社会学可研究的社会现象范围越来越宽,内容也越来越深。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时代脉搏,既采用计算社会科学的方法,也采用“网络民族志”、参与观察等质性研究手段,洞察、解释和参与数字时代的社会变迁,积极推动“数字社会学”和“计算社会学”交叉学科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建设。前者致力于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化带来的社会后果。后者主要致力于“计算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推动社会科学量化研究的方法更新,用计算方法分析、预测和解决社会问题。

团队正在开展的多项研究涵盖了平台企业治理、平台责任与社会创新、数字乡村与数字社会建设、产业互联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社会风险预测、智能社会治理、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算法审计、平台用工等议题,这些研究直面时代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直面经济建设主战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团队成员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南开管理评论》、《财政研究》、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等多学科顶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了广泛好评。

同时,团队一直紧跟社会热点,积极发表与数字社会相关的社会评论,以学术的视角评析社会现象与问题,在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农民日报》、《中华工商时报》等中央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取得了积极的政策影响与社会效益。

 

二、代表性成果

团队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优势,高度重视学术成果的生产与转化。我们认为,数字与计算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必须要落地至政府部门及平台企业并开展实践,才能真正推动数字社会的发展与创新。近些年来,团队基于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大量的内部报告,包括平台责任、数字规则、数字经济、数字乡村、交叉学科建设、数字社会公益、商业体系建设、共同富裕、技能培训等话题,有的报告获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其他中央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转化为政策实践;有的报告获得地方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一)“数字社会学”与“数字中国”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领导的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于2021年成立。社科院大学副校长林维担任院长,团队带头人吕鹏研究员担任执行院长。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强大实力,发挥大学的制度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研究院承担并完成过多项政府与行业项目,得到充分肯定,参加了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全国工商联等多家单位的交办任务或课题。同时重视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与浙江海宁市、广西龙胜县、山西临县等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聚焦县域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字中国”建设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数字社会学(digital sociology)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在英美不少高校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一门课程甚至专业。例如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州立邦联大学等高校设立了数字社会学专业硕士。堪培拉大学新闻和传媒研究中心教授黛伯拉•勒普顿(Deborah Lupton)则早在2014年就出版了Digital Sociology一书,目前同名教材不断涌现。团队致力于在这一方面为填补中国空白做出贡献,发展中国特色的“数字社会学”,搭建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在基于前期一系列学术论文的基础上,组织撰写国内第一本《数字社会学导论》教材。

(二)“社计师”与“计算社会学”

团队一直强调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齐头并进、社会科学与计算科学交叉发展,并提出了“社计师”这一理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对“社计师”概念点评时说:“这是一个新职业”,并表示了肯定。在这一领域,团队在2020年,与百度基金会强强联手,举办了一系列的人工智能相关的学术培训和交流活动,面向高校青年教师和在校学生开设“社计未来.社会科学家的第一节人工智能课”公益课程班,累计观看数超过39485人次;收到760余份课堂作业;“社计师成长计划”吸引了146位来自北大、清华、中科大、港中文、台大、早稻田等海内外著名著名高校的研究人员报名;“人工智能提案创意比赛”收到了37份参赛作品,涵盖教育、媒体、心理学、环保、法律、医疗卫生、科技等社会生产和公益领域。除此之外,还举办了社计联盟相关直播活动,助力“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论坛”、“计算社会学:理论与数据双元驱动论坛”、“本体和认识论转向:建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关键”活动讲座等社科界一流论坛和讲座。2021年,与百度校园品牌部合作,对“社会学家的第一节智能课”做了更加针对性的改造:全程聚焦机器学习、全程原理+实操、全程伴随大咖启发式分享+学员头脑风暴,获得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培养跨学科的、能够兼具计算科学和社会科学素养的“社计师”人才,为引入人文社会科学理念改善平台治理做出了贡献,获得了广泛好评。

团队还承担了百度公司委托的“计算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研究”项目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社会科学的人工智能工具箱建设”。撰写了《计算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家的第一节人工智能课》,该教材有望成为国内第一本由社会科学家主导的人工智能教材,并已安排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力推动计算社会科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学科建设。

(三)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

在面向经济主战场方面,党和国家明确要求平台企业在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研究上仍有很多的空白需要填补。例如,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监管聚焦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算法滥用、算法推荐的治理被提上日程,《数据安全法》要求数据活动和数据新技术应当“符合社会公德和伦理”,但这些治理原则如何真正变成平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仍然并不清晰。本团队发布多份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并被业界采纳,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科技向善。例如:

2018年,与百度合作发布国内第一份系统阐述人工智能社会价值的行业报告《AI社会价值报告》;此后为包括水滴、蚂蚁、元气森林、农本未来、吉利、传化在内的多家企业撰写社会责任报告或开展咨询工作。

2020年,《寻找座头鲸: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一书出版后,对2021年腾讯的平台治理架构战略级重组做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2021年4月,腾讯宣布“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大战略,将腾讯公益平台与企业社会责任部进行升级,在企业发展事业群下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2022年,深度参与农业农村部-腾讯发起的“耕耘者乡村振兴计划”、与腾讯公司合作编写《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指南》,打造中国第一本互联网企业社会创新工具书。

在“数字乡村/县域”领域,团队亦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具体可参见“县域与乡村社会学研究团队”介绍),其中包括:

2020年,腾讯云数字农业产业高峰论坛公开发布团队提出的“乡村智兴”报告,在理论上梳理了数字平台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和痛点难点。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后,得到了来自学界、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持续关注,影响力日渐扩大。

2020年,受字节跳动委托,发布《V经济的兴起:直播对经济复苏的影响》报告,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直播经济在“中台”环节对企业治理(如算法推荐、数据采集)上的挑战、在“后台”环节对处理产业链上的政商关系的挑战。

2021年,与蚂蚁研究院合作,发布报告《跨县跨域:2021“数字县生态”的九个小变化》,引发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在内的中央媒体的广泛反响。团队关于“数字乡村”的一系列研究,引发了广泛反响,并与包括全国工商联、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等部门以及百度、腾讯、阿里、字节、京东、蚂蚁、新希望、吉利、黑蚁资本等市场主体合作,开展“数字乡村”、“数商兴农”、“乡村智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共同富裕”等系列研究。 

总之,在学术创新与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团队以为人民做学问为根本宗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通过与一些平台公司合作,进行“社会学干预”,促进平台向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社计师”、“乡村智兴”、“座头鲸”等核心IP,从文献库、数据库、案例库、人才库“四库全数”的架构设计出发,争取成为数字与计算社会学研究的“国家队”,为繁荣交叉领域打造“新势力”、为理解真实世界贡献“新知识”、为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新干预”。

评论意见都是关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