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商——被激活的日常经营生活

张樹沁 向静林 吕鹏

 

仅凭一部手机,你能走多远?三年前,你或许只能在小区里遛上一圈,就需要回家拿上你落下的钱包,但是三年后,你可能已经忘记了上次使用钱包是什么时候。现今,通过手机支付完成日常的货币交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再新鲜的一部分。从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酒店,到路边被城管撵着跑的小商贩,肉眼难以分辨差别的二维码将两者联系到了一起。这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往往备有百元以上扫码枪或扫码机,后者则是依靠成本不过1元的纸质商家码。但是付款后那清脆的“滴”声却分毫不差。

这一交易技术的创新,使得人们已经难觅不用二维码收款的商家,甚至“拒收现金是否违法”这样的讨论不绝于耳。今年4月,有5家企业收到的央行的罚单,被处罚的原因均是拒收人民币现金。此类现象也从侧面凸显出了二维码收付款服务对传统现金交易活动的颠覆影响。

现在,那些手持或张贴收款二维码的商家被称为码商,特指因生意规模较小而未购置扫码枪等移动支付收款工具的商家。从2017年3月支付宝开始向小微商家推出移动支付二维码收款服务起,仅仅两年时间,码商群体已达到5000万家。根据支付宝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小微商家发展报告》显示,一个典型的码商是一位30-39岁之间的男性,多为初中或高中学历,月营业额在3万以上,他们常常为进货成本过高和资金短缺而苦恼,但他们必须坚持,因为店铺经营是整个家庭的支助事业。

 

码商的“码”

码商收款二维码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就是通过二维码形式编码并被不同app加密处理的URL地址,这一地址直接和码商的电子钱包相连。与收到假币的风险相比,除非在现实中直接替换码商的收款二维码,收款二维码基本上可以被视作一种更为安全的交易手段。

这一商家码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还进一步提升了经营活动的洁净水平。根据数据显示,码商群体中,34%的人经营着餐馆,13%的人在销售生鲜,对于这些食品加工的商家来说,商家收款码避免了接触现金带来的卫生风险;另一方面,也有42%的码商无法仅依靠家人来完成经营活动,他们需要雇佣亲戚、朋友或是陌生人,通过商家码收款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雇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了商铺的管理效率。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码商的“码”是连接着互联网海量数据的通道。每一次扫码交易,都是一次交易行为的编码化过程,交易的金额、时间、交易双方的电子账户信息等被打包成数据,整合到交易平台之中存储。基于这些数据,交易平台衍生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够完成线上风控,信用评估,进而向他们提供借贷、理财、信用、赊货、保险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由此,码商群体获得了过去难以企及的金融机会,根据数据,56%的码商选择在支付宝上借款,高于了无利息的亲友借款(46%)、银行贷款(28%)和民间借贷(14%)。

为什么小小的一个“码”能够一跃成为大量小微商家在支付宝上借贷的凭证?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金融科技?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思考通过这一个“码”进行的编码化这一现象的社会经济意义。

 

历史中的编码化

实际上,在我们的大量信息被手机编码之前,也并不是没有这一编码现象。参考西方构建的征信体系,我们也曾尝试通过信用卡来构建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份证体系同样也保存了我们大量痕迹数据。

如果我们从更长的时间段来考察“码”,或者说“编码化”这样一种趋势的话,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一个逐渐被编码化的过程。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而符号必然要首先进行编码。从结绳记事开始,人类历史就出现了利用0和1思维来记录生活的方法。逐渐复杂的文字编码了逐渐丰富的王朝发展史,金钱的出现编码了人们的财富水平,住房编码了人们的居住形式,而雕梁画栋则将权力与财富编码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样一个编码的过程在历史中无处不在,只是一些编码方式被现在的我们视作理所当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以机器语言进行生活的编码则相对晚近而已。

在发现上述过程之后,我们还要进一步问,是谁被编码了?被编码后的意义是什么。结绳记事通常记录了部落群体性生活事件,优美文字编织的历史更多地属于王侯将相,以此获得了执政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金钱编码了财富的意义,延展了财富所带来的权力。每一次编码,被编码的主体都可能有所不同,编码符号带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僵化资产的激活

那么,码商的编码化过程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一书中考察了大量第三世界国家的资产分布情况后,发现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确实一无所有,而是他们拥有的许多资产在当地“不合法”,比如贫民窟中的房子,产权不清晰。这一不合法的结果是,这些资本(如房子)无法流通,他们不能到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抵押贷款,资产“僵化”了。针对这一现象,德·索托认为,对模糊产权的确权,使之获得资本化的途径,是改善第三世界国家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体现状的方法。

在上述案例中,承担编码过程的是通行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将一个人对特定物体的所有权编码为了一纸文本,使之可以在同样的编码体系下通用,比如交易、抵押。通过产权制度编码的资产,不再是无法被解析和认可的僵化资产,一类僵化资产的资本意义在编码过程中的得到了激活。

 

码商的“商”

我们再将视角转回到码商群体上。在码商还不是码商之时,他们是如何做生意的?

显然,由于大量的小微商家并不会购置POS机,现金交易是这一群体最常使用的交易手段。他们不会聘请会计来协助记账,一整天的交易过程只能通过口袋里、塑料罐中或是收银机最后的现金结余反映。除了自己或至亲,没有人知道他们这一天是如何经营着一家店铺,甚至有时连自己也不甚了解。

正是这样的“经营黑箱”,使得大量小微商家根本没有机会从正规金融机构中获得资金支持。因为没有技术为他们的经营生活编码,去对接正规金融也能接受的信息体系。被排斥在正规金融之外的小微商家们,最终的选择往往是通过社会关系获得亲友的融资,或支付更高的利息,从一些民间机构获得暂时性的资金支持。

码商们的“码”正是打开这一经营过程黑箱的关键钥匙。二维码不仅改变了交易过程,使得现金的使用率大幅下降,还记录了所有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的经营活动。二维码交易的占比越高,交易过程编码也越加完整。与过去的交易相比,小微商家通过二维码交易体现出了以下新特征:

真实性:在融资过程中,原先小微商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大多只能通过实地勘访、中间人作保或抵押的方式来“证实”,即使如此,由于信息是事后搜集的,仍旧有进一步操作的空间。而通过二维码进行的每笔交易均记录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器之中,这些数据商家无法修改,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没有修改的必要。由此,二维码交易构成了对小微商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编码;

丰富性:不仅从交易信息中能够真实的反应经营活动,还能基于第三方支付技术对上述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地反应出商家的经营过程。比如,从理论上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将第一笔交易活动的时间戳记录为小微商家一天经营活动的开始,将最后一次交易活动的时间戳记录为一天经营活动的结束,从而形成小微商家经营时间的记录,用于评估商家的经营意愿,结合商家的交易金额能够推算出商家每小时的经营流水,结合交易的地理位置还能够判断出商家是否有固定的经营位置,并结合地价、人流量等其他数据估计商家的未来收入情况。这些丰富的、真实的信息同样能够成为小微商家获得金融机会的基础。

反思性:除了作为平台可以参考的数据之外,上述编码过程也承担了小微商家经营活动中简易的会计功能,为结束一天经营的商家提供反思自身经营活动、梳理经营过程的数据依据。以支付宝为例,商家不仅可以在平台上查看自己日常经营的账目流水,而且能根据消费者的历史消费记录来判断是否是老客户,以此来判断自己的经营情况。在其他更细分的平台中,商家还能看到关注的粉丝或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结构等。

在上述技术工具的支持下,支付宝推出了“码商成长计划”。该计划主要由支付宝商家服务中的四个子项目构成:多收多贷、赊账进货、余利宝、多收多保。多收多贷项目根据已有的经营记录为小微商家发放贷款,解决小微商家融资问题;赊账进货项目将小微商家对接至阿里巴巴这一B2B平台,通过数据编码内部化的方式降低风控的难度,解决小微商家进货问题;余利宝为小微商家提供了一个收益高于余额宝的低风险理财产品,解决资金存量的理财问题;多收多保项目则根据小微商家的交易量,为小微商家本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险服务。

因此,从经济的意义上来说,对这些小微商家经营活动的编码化过程,激活了过去难以评估的日常经营生活,这一日常经营生活并不是无用之物,反而是小微商家经营情况最真实的反应,对这一僵化资本的“激活”,成为了小微商家进入经济金融乃至保险理财的敲门砖。从社会意义上来说,码商现象代表了更多人拥有了被详细真实记录的机会,毋庸置疑,这其中会带来隐私问题,会加剧这一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一些被隐蔽的不公平现象,可能因这些记录而有所改善。

 

码商发展的下一步

在解决小微商家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上,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做出了非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并进一步将模式输出到了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不仅为全世界更多小微商家带来了经济金融机会,也为中国一带一路政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在赋予了大量群体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因此,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平台方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保持数据中立态度的同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精耕细作,加快不同平台的数据整合,激活那些“僵化”的资产,为更多的群体提供发展机会。

海量的数据同样来带来了海量的隐私问题。这就要求平台方必须时刻保持着对数据安全的高度警觉和坚持数据使用伦理。在为商家提供数据分析服务时,需要考虑到消费者信息的披露范围,在利润最大化和保护隐私之间探索一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平衡点。

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当前局势下,更要求我们将注意力放到国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小微商家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实体经济的种子和依托,更是民生切实可感的生活世界。通过科技为小微商家赋能,不仅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也增强了人民面对经济波动时的信心。

 

评论意见都是关闭的。